Skip to main content

Ikeda Sensei

生活的大地是正法與信仰的大地

Illustration by Tatiana Liubimova / Getty Images

1990年2月27日於創大洛杉礦分校

今天,各位代表從全美各地前來相聚,路途迢遙,我由衷說聲:真是辛苦大家!

我對各位婦人部員的心願抵有一個,就是「希望妳們比任何人更享幸福」!

人生的目的為何?那就是幸福。幸福有種種層次,決非一成不變的。而相對的幸福更有千百種。佛法的目的,在於成佛。以現代的說法而言,就是建立絕對的幸福–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會毀壞、不屈服、不崩塌,真實的幸福境界。

日蓮大聖人曾斷言: 「一切眾生唯唱南無妙法蓮華經,別無遊樂也。」(御書全集1143頁)—世人唯有唱誦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,沒有其他的遊樂、幸福。

不論發生何事,是苦、是喜,都要徹底向御本尊唱題。抵要貫徹這種強盛的信心,以煩惱即菩提的法理,必可步上「所願滿足」的至高人生軌道。唯有確立這種可將一切不斷轉化為喜悅與滿足的大境界,才有真實的幸福,充滿無窮快樂的遊樂人生。

廣布的組織也是為了使各位、每一個人都能掌握絕對的幸福。是以各位的幸福 為目的,其他不外是一種方法而已。

社會或生活的大地,又是正法與信仰的大地。唯有以信心為根本,自始至終重視社會、重視生活、重視自己的家,才有廣宣流布的穩健進展.,「信心即生活」就是我們的永遠指標。

入生的目的在 求真實幸福

為了祝福今天的婦人部講習會,又滿懷感謝各位從全美各站專程趕來的心意,會後敬請各位一一瀏覽瀏覽創價大學典藏的一些至寶。

首先是美國歷任總統的書集,其中包括喬治.華盛頓(George Washington)及歷來總統的親筆函,連同他們的肖像一併陳列。

其次是拿破崙臨死前遺留的書簡集,還有訴求義大利信教自由的其他書信。

第三類是雨果(Victor Hugo)的《懲罰詩集》(Les Châtiments)初版本與書信,詩集裡有雨果親筆的題詞、簽名。

接下來,是湯因比博士(Arnold J. Toynbee)寫給前國務卿杜勒斯(John Foster Dulles)訴求巴基斯坦和平的信函、德國大音樂家華格納(Richard Wagner ) 描述《漂泊的荷蘭人》(Tannhäuser)那場演奏的書簡、美國獨立英雄約翰.漢考克(John Hancock)簽署的公文,以及著名人物巴托米奧.班塞廸(Bartolomeo Vanzetti)的書信。

尤其班塞廸的書信,是他遭不實之罪處死前,向法院要求重審而寫下的信長達十二頁,信中寫有「假如我被判死刑,法院無疑是犯下殺人罪。」等,充滿著訴求自由與釋放的「靈魂吶喊」。

這些至寶,說起來是貴重的「歷史遺產」。此外,又以SGI 推進和平、文化、教育運動的一環,將在法國創設雨果紀念館等,在各種層面致力於保存、介紹堪稱人類之寶的種種物品。特此報告這些活動將帶給未來一個深遠的意義。

我希望各位都要成為有教養、有品格的女性。具備知性與溫柔的女性才美麗,周圍的人也會寄予信賴、感到安心。而愈加深信心,愈將擴展知性世界臻於豐饒的,就是佛法。

領導人更是如此,若缺乏賢明與聰穎,勢必無法讓多數人信服,不能達成導入幸福的使命。因此,今天或許也有稍許艱深的話題,想透過「鏡子」談談的「信心」重要態度。

日本自古就認為「鏡子是女人的靈魂」,至今仍常說:「女人離不開鏡子,就像武士離不開刀一樣。」這點在任何國家都是大致雷同,顯然須臾片刻都是鏡不離手的女性也不乏其人。

「鏡子」在佛法上的確有許多意義,也用於許多譬喻。

大聖人也曾教示:「總之,於鏡有重重相傳。」(御書全集724頁)—總之,鏡子方面有重重的相傳。

在此針對我們的信心,作一簡潔概述。

佛法是映出生命的明鏡

御書裡這樣教示:「銅鏡雖能浮顯人形,猶不得浮顯心。法華經非惟浮現人形,亦浮顯心也。非惟浮顯心,更可照鑑先業、未來,無所遍形。」(御書全集1512頁) —銅鏡雖能照出人的模樣,卻照不出人心。法華經不僅可將人的姿態(色法),連人心(心法)也照出來。不只是人心,連過去的業困、未來都一清二楚地照出來。

鏡子映出肉眼可見的容貌或姿態,佛法的鏡子卻連看不見的生命也映現出來。

鏡子是人應用反射法則等的「光」原理,設法使之能夠映出姿態的一項「智慧」成果。

御本尊則是佛根據「宇宙」與「生命」的法則,使人凝視「汝自身」的實相,而得以成佛的「智慧」究極。

正如要整肅儀容不可缺少鏡子般,要審視自己、審視人生,以使生活更幸福、美好,勢必需要「映出生命的鏡子」。

話說前述御文所提到的「銅鏡」之類,古代的鏡子是將青銅、白鋼、鐵等金屬磨製而成,大概還攙入錫之類製成。最古老的這種金屬鏡產在中國、埃及等,最古老的則為研磨石頭表面而成的石鏡,以及水鏡等等。總之,鏡子的歷史與人的歷史同樣古老。說是想瞧瞧自己的長相,或許就是人的本能吧!

這種古代鏡子與現在玻璃製的鏡子不同,只能照出模糊的影像。所以,初次看見玻璃鏡,人人莫不大驚失色。

日本首次接觸到玻璃鏡,是在1551 年,一般認為是方濟各. 沙勿略( Francis Xavier)到日本傳教時帶來的。但是,直到十八世紀,才為日本一般民眾所知。大概因為照得太清晰,使人怔怔地望著這面鏡子的緣故,所以當時的人們把玻璃鏡叫做「自我陶醉鏡」。

日本的「浮世繪」也有描繪女性攬鏡自照的神情。直到十九世紀後半葉,玻璃鏡才告普及。

這裡是美國,尚請包涵,為了日本讀者而介紹一段在日本的歷史。至於美國,不用說,早在拓荒時期就有玻璃鏡了。

磨鏡的傳統

古代的銅鏡不但是照不清楚,而且一下子就失去明亮。所以要經常研磨,否則就不堪使用了。研磨鏡面需要專門技術,就是「磨鏡」師傅;日本富山縣的磨鏡師最為有名。他們跟「江湖郎中」一樣,行走全國,四處去磨鏡子。

日蓮大聖人在世的鎌倉時代,也屬於這種金屬鏡的時期。

「一生成佛抄」有一云:「闇鏡磨之、燦如玉,現今一念無明之迷心,是不磨之鏡;若磨之,必成法性真如之明鏡。」(御書全集384頁)—如同模糊不明的鏡子,一經研磨就會像玉一樣閃亮,迷惑的生命也就是未研磨的鏡子;若是加以研磨,必定成為充滿妙法光輝的明鏡。

這節十分有名的御文,也是以這種「磨鏡」的傳統為背景。

總之,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如此,原本就是光輝的明鏡!差異在於有沒有去研磨那面明鏡。磨之是佛,模糊不清就是迷惑的凡夫。唱誦妙法是研磨生命,我們就是親自去實踐此事。不但如此,還向他人教說妙法,努力使那面「生命的鏡子」綻放光輝。在那個意義上,我們的立場也可說是生命的磨鏡師。

但是,人會去磨臉,卻往往不去研磨生命。在乎臉上的污垢,卻不介意靈魂的污點。

美化「靈魂的容貌」

美貌青年所發生的悲劇

英國作家奧斯卡.王爾德(Oscar Wilde)(1854 年~1900 年)的作品裡,有部小說《道林.格雷的肖像》(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)。為了沒有讀過的人,我簡單介紹一下小說的內容,有位美貌青年道林﹒格雷由於長相俊美;而被取了一個外號,叫「年輕的阿多尼斯(Adonis)」。

某個畫家想永遠留下他的美貌,便畫了一幅他的肖像。畫得十分神似,畫中人也顯得極為年輕貌美。

然而,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。道林受到某個朋友影響,逐漸走上「享樂」與「惡行」的歧途,過著不道德生活,但他的美貌沒有改變,依然明朗、光芒四射!經過多年,也是青春不滅。反觀肖像本身,一如他的糜爛生活,漸漸開始變醜。最後,道林玩弄一位少女,結果導致她自殺了。這時,肖像的臉幾乎令人一看就討厭,露出了邪惡、殘忍的表情。

後來,隨著他的作惡多端,肖像變得更是令人作嘔。道林這才感到害怕,這幅「靈魂的容貌」會永遠保持醜陋的樣子。即使道林死了,仍將滔滔不絕地訴說他的真貌。

於是,道林橫下心來。把這幅肯像抹殺掉!只要這幅畫消失,就能與「過去」訣別,自己也可恢復「自由」,他便拿起短刀就戳進畫裡。

只聽一聲慘叫,人們急忙趕來一探究竟,只見年輕貌美的道林肖像前,倒著一位年邁、面目可憎的男子,他的胸前還插著一把短刀。

也就是說,肖像是他的「生命容貌」、「靈魂容貌」。點滴不露地,刻下了他的行為因果。容貌雖能化粧,靈魂的容貌卻無從隱瞞,因果理法儼然俱在。

佛法說:「陰德陽報」(暗中的善行會化為看得見的幸福果報而顯現出來)。佛法世界裡,報應不爽,表裡不一或粉飾表面都是毫無意義的。

刻下善惡因果的「靈魂容貌」,多多少少會在表面上,以「相」顯現出來。英國有句諺語,說:「容貌是靈魂的鏡子」。但是,最赤裸裸地表現出來的,就是臨終時的「相(貌)」。

正如道林臨死回復到原本醜陋的容貌一樣,臨終的姿態會一清二楚地反映出一個人的「生命容貌」。「汝自身」的靈魂真相,只有這時無從掩飾而顯現出來。現在的修行就是為了免於到時候才後悔、慌張、痛苦。

觀心―觀察自己生命中的「佛界」

要把「靈魂容貌」研磨得美好─因此,正如照鏡子修整儀容一樣,必須擁有映出生命的明鏡。那就是「觀心」的「御本尊!

拜引的御文稍微艱深了些,《觀心本尊抄》裡針對「觀心」教示:「向明鏡時,始見自具六根。」(御書全集240頁)─面向鏡子時,才能看見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。

同理可知,「觀心」就是不斷去觀察自己「心」(生命)中的「十界」尤其是「佛界」。

因此,大聖人授予人類的,就是「觀心」的「御本尊」。日寬上人教示:「正是以本尊,譬於明鏡也」(觀心本尊抄文段)。《御義口傳》有云:「妙法蓮華經五字浮顯萬像,不遺一法」(御書全集724頁)─妙法蓮華經五字即是御本尊,映出宇宙一切現象,沒有缺漏。

御本尊正是實實在在映出宇宙的明鏡中的明鏡。拜謁此御本尊時,就能觀知自己生命的本來面貌(實相),而湧現佛界。

附帶一提,發明現在這種玻璃鏡的地方,是在義大利威尼斯。時期眾說紛云,一般認為可上溯1279 年(日本弘安二年)左右。

話說發明玻璃鏡的當時,其製作方法被視為「極機密」。玻璃工匠都被押上某個小島,以防製作法外洩。但是,逐漸地卻為法國等其他國家所知悉,所以現在的玻璃鏡才將過去的鏡子一掃而光。說起來,就是玻璃鏡的廣宣流布。

御本尊此一導向「生命之美與幸福」的明鏡也是歷經漫長時間,很少人知道他的存在。我們現今就是在推進他的廣宣流布。

使一切分明的佛法因果律

御本尊是一面明鏡,我們信心的一念會原原本本映在御本尊,反映於大宇宙;這就是一念三千的法理。

大聖人曾對佐渡門下阿佛房,說:「苦思為供養多實如來寶塔,則非也;是為供養己身。」(御書全集1304頁)─你如果認為是在供養多寶如來寶塔─即御本尊,那並非如此;反而是在供養己身(阿佛房自己)。

莊嚴拜謁御本尊的信心,等於是妝點自我此一「寶塔」,使之臻於莊嚴。拜謁御本尊,宇宙一切佛菩薩立刻會守護我們;加以誹謗,則適得其反。

「心」最重要

是故,「心」最為重要;信心的一念很微妙。

比如:勤行或廣布的活動上,有時難免會覺得「唉!好煩人!」這種心思就會像鏡子般,一五一十地在大宇宙反映出來。換言之,諸天也會覺得「唉!好煩人」。這樣一來,可就發揮不出諸天善神的真正力量。

反之,凡事都想到「再去積福運吧!」而高興地去修行,諸天也會歡喜而勇於展開行動。反正是採取行動,這樣才來得有利。

還有覺得「是在浪費時間」,以這樣的一念來修道,那種不信與愚痴的心就會把功德抹消了。其結果當然不會自覺功德,甚或加深怪異的「確信」,心想:「果然是徒勞無益」,導致惡性循環。

一邊信仰、一邊懷疑:「是真的嗎?」那種軟弱的一念也會映在宇宙的鏡子,形成不明確的結果。若是建立堅強的確信,福德就會無限大。

總之,要靠自己來控制這種微妙且嚴正信心的「心」,同時很清爽地打開來。那麼一來,自己的人生、境界都將為之豁然敞開,一定會形成處處充滿功德的生活。

能否體會這「一念的微妙」,就是信心的要諦,也可說是一生成佛的關鍵所在。

蘇聯有句諺語,說:「自己的長相不正,還責怪鏡子又有何用!」映出的影像正是自己,仍然有人會氣鏡子不好。同理可知,人生的幸與不幸都是自身生命因果的情況,所反映出來的結果,怨不得別人。信心世界裡,更是如此。

不認識鏡子的人

故事發生在鏡子仍屬貴重品的時候。從前,某鄉村有個沒有鏡子的村莊。從京城回來的丈夫,把鏡子當做禮物交給妻子。於是,頭一遭看見鏡子的妻子在鏡中的女人的模樣,便說:「這是誰,難不成你把京裡的女人帶回家了。」而大吵一架。

還是日本有名的「狂言」(日本傳統的滑稽劇)之一。

雖是笑話,但現實上許多人看見人生的種種現象,不知這無非是自己生命(一念、因果)所映出的影子,往往又憤怒、又慨嘆地說:「這是誰?我不認識!」

由於不知佛法這面「生命的鏡子」,致無法真實地看清自己。不知自己的情況,當然無從正確引導他人的人生,也無法洞悉社會現象的本質。

弘教的精神

人際關係也是一面「鏡子」,《御義口傳》裡這樣教示:

不輕菩薩禮拜四眾,而上慢四眾所具佛性,則禮拜不輕菩薩也。向鏡中禮拜時,浮影還禮拜我也。」(御書全集769頁)─(法華經說)不輕菩薩向(迫害中)慢心的四眾(僧、尼、俗人等之男女)膜拜說,你們也一定會成佛(有佛性)。

那時,慢心大眾的佛性也在膜拜不經菩薩。好比向鏡子膜拜,鏡子反映的影像也是在膜拜自己一樣。

這是闡述弘教根本精神的一節御文。

弘教是向對方致予最大的尊敬,膜拜其佛界的一種行為。是故,千萬不可有絲毫違反禮儀、或不講理與傲慢的舉止。要以呼喚對方佛界的心情、恭謹而穩重,有時又以嚴父般的嚴愛去談話。那時,對方的佛界就如鏡子般,反應出我們誠實的態度而回拜我們。

把對方當作佛一般珍視,對方的佛性也會來守護我們。

輕侮、瞧不起人,就如鏡中所反映般,自己瞧不起自己,並非「何時變成如此」。在生命的世界裡,那一瞬間即已刻下了因果。而且,它會隨著時間更明顯地表現出來。

生活是反映「一念姿態」的鏡子

佛子要互相尊敬

一般也常說:「別人就是一面鏡子。」不論喜惡,我們的態度都會反映給對方。何況,佛法也就像磨亮的鏡子一樣,因果分明。

對身為佛子的 SGI-USA 會友致予最高的尊敬、守護、照顧,就會蒙受十方佛菩薩、諸天的守護。若是逞威風,就會遭受逞威風相等的叱責。

尤盼領導幹部要明確且深切自覺這一點。

由於我們是佛子的聚集,所以如果彼此互相尊敬,福德就會像「鏡鏡輝映」般,無止境地擴大下去。獨善其身的信仰,將難以使福運產生加速度。

簡言之,環境是好是壞,都是自己生命所反映出來的結果。但是,人往往不自覺這點,反而怨天尤人。

御書道樣教示:「此眾既不知己之租暴,反思日蓮為粗暴耳。書有善妬之女,嗔目以睨側室;既不知己之氣色悍厲,還云側室眼色可怖!是也。」(御書全集1450頁)─(迫害大聖人的)這群人不自覺自己的行為粗暴,還以為日蓮比較粗暴。這就好比善妒的女子(元配夫人)瞪著大眼,怒視側室;不自覺那種凶巴巴的臉色,還指責「她的眼神真是嚇人!」一樣。

大聖人以這樣淺顯易懂的譬喻,將人的心理教示我們。

還有些人對我們大聖人的門下,心懷種種惡意而橫加指責、迫害。但是,事實就如「正法世界」是一面鏡子,將自己的缺點、野心、慾望投影其中,卻朝著鏡中的自己身影,惡言相向的情形很多。

對於自己已被「權力慾」所迷住的人,再怎麼無私的善行也會顯得是為了獲得權力的一種策略。有這種傾向。同樣的,被「名利」所束縛的人,信心與真心的行動也會顯得是沽名釣譽。

建立堅強、賢慧的SGI-USA 婦人都

反之,深懷善意的人,則帶有認為他人也是如此的傾向。或多或少,總是在觀察著反射出來的自己形態。SGI-USA 信友也有很多是深懷善意的人,所以在某個意義上,往往會流於「受騙上當」。那樣的話,有時就會淪為失敗者了。

法國文豪巴爾扎克說:「不論你所聽到的世界多麼罪惡,最好相信它……。」(語出《高老頭》一書)

意思是說,世上還是有不少壞人。又說:「人世間就是『受騙者』與『騙子』的聚集,不可以偏附任何一方!」

信心就是為了一定要戰勝嚴酷的現實,以建立「正直(不偏向騙子)」且「堅強(也不是受騙者)」的人生!我們必須保持賢慧、必須堅強。

此外,在廣布的組織裡,也要當言則應敢言。佛法並非培養一味盲從權威或領導人的「受騙者」,而是要培養「賢人」。

尚盼婦人部各位女士在學習正確佛法的正確實踐當中,即使發現領導人或男人有違反道理的情事,務必明快地主張:「正確方向是這邊啊!」、「正確的基準在這裡!」。大聖人教示:男為矢(箭)、女為弓。箭就是要按照弓所瞄準的方向前進!

我特此申言:唯有婦人部各位女士如此挺起胸膛,甚至勇敢地引導男人,且怡然自得地活躍不已時,才是「新SGI-USA」的正式啟幕。

為紀念今天的講習會,我想以如下一段「和歌」(日本詩歌)贈送給SGI-USA 婦人部的各位女士。

讓 清純
又美妙的
法花
在美國全土
四處綻放

最後,恭祝全體信友多福、一家安穩,SGI-USA 日益發展!「See you again(再見)」!

Read more